专访 | 2016“赢在苏州”海外创业大赛苏州总决赛冠军——施奇惠

7月10日,2016“赢在苏州”海外创业大赛苏州总决赛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落幕,来自全球的10个创业团队进行最终对决,现场吸引了上百名观众前来观战。最终,施奇惠博士的项目——全球首套临床应用CTC单细胞检测系统的产业化获得了一等奖。

 

 

施奇惠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2008年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化学系获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著名的材料化学专家Galen D. Stucky教授从事无机及聚合物功能材料的研究。在化学和材料领域权威杂志论文26篇,被引用超过1000次,其中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论文8篇,获一项美国专利,同时申请了4项美国专利与3项国际(PCT)专利。2012年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青年千人”计划。

 

施奇惠是第一个上场参与路演的选手。路演之前,项目代表在微信群里抽签决定上场顺序,他抢到了一个最大的红包,“就很荣幸的第一个上场了。”

 

施奇惠坦言,获得第一名完全没想到,“因为我觉得其他项目里面有比我更优秀的。”

 

从第一个上台路演,到最后一个上台领奖,施奇惠说自己的心理变化并不大,因为在他看来“参加比赛,与很多投资人交流,听到他们的看法和经验更重要,本身一个比赛并不说明什么问题。”

 

在十个参与决赛的项目中,有不少是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项目。施奇惠的“全球首套临床应用CTC单细胞检测系统的产业化”是为肿瘤患者提供在临床检测应用的单细胞计数、和肿瘤细胞的高通量基因测序,突破性地实现了循环肿瘤单细胞基因程序临床应用。

 

在癌症诊断与治疗中,医生通常依赖侵入性的活组织检查和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来追踪肿瘤的大小、扩增以及对治疗的响应。这种方法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创伤,而且价格昂贵。然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

 

CTCs是从肿瘤病灶脱离并播散到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与其他组织学标本如骨髓等相比,外周血标本容易获得,且创伤性小,是临床上常规检测较为理想的标本来源。

 

“血液流经人体所有的器官,从中可以找到这个器官状态的信息,传统的信息如蛋白、代谢物、核酸等在内的分子标志物。同样的,上皮组织病变也会导致上皮来源的细胞进入血液,恶性病变——肿瘤会导致肿瘤细胞以及相关的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稀有细胞来了解对应器官的病变状态,这种液体活检的创新检测手段是肿瘤检测方面近年来最重要的进展。”施奇惠说。

 

一直以来,血液都是一个很好的检测人体健康的窗口。传统的检测疾病方法是测定分子类标志物,包括蛋白、代谢物、核酸、microRNA、外泌体等。但是,对于癌症检测来说,近十年里,细胞标志物(即从器官组织脱离到血液中的稀有细胞)的检测越来越受关注,其中就包括了CTCs。

 

CTCs的概念早在1869年就由澳大利亚学者Ashworth提出了。然而,经过近150年的发展,该领域却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原因主要是因为CTCs非常稀有。因此,如何从复杂的血液中鉴定并分离出CTCs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

 

“我们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技术,能够很好的鉴定出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之后再进行测序等检测,从而指导用药,辅助诊断,评估疗效 。”施奇惠告诉我们,未来他们希望从具体、特定的临床场景出发,先在一个小的临床应用上能够解决临床问题,使患者获益,再逐渐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对于创新的医疗器械,它的应用都需要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这也是我们希望从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领域出发的原因。”

 


 

 

项目简介
 
 

 

 

本项目开发创新型循环肿瘤单细胞分离与检测仪器、以及基因检测试剂。我们的目标将专利技术转化为全球第一款、获得临床审批的、循环肿瘤单细胞 (Single Cell-CTC)检测仪器,从而为肿瘤患者提供在临床检测应用的单细胞计数、和肿瘤细胞的高通量基因测序。

 

 

关键技术和产品特点
 
 

 

 

基于多项自有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填补国际国内产品空白、第三代CTC分离检测技术,突破实现循环肿瘤单细胞基因程序临床应用。产品包括器械和专用诊断试剂,形成闭环系统。

 

产品可以分步报批,不断进入市场,短期即可以实现销售,并没有持续新产品投入支持持续发展。

 

 

核心技术原理
 
 

 

 

其核心技术原理包括以上三个部分,实现单孔单细胞的分离效率接近99%    独特结构的纳米芯片   自动单细胞分析仪(含软件)。

 

 

主要特点:

1)循环肿瘤单细胞的自动快速分离,全球领先应用于临床。对比目前只能用于科研领域的细胞显微切割等方法,具有简便、效率高、成本低、自动化等特点。

2)可实现CTC高通量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现有第一代和第二代CTC分离技术,存在CTC数量少、杂细胞过多的问题,缺乏单细胞和分子水平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测。

3)全球首创肿瘤细胞活性鉴别试剂。将CTC的检测提升到转移恶性检测的水平

4)保持细胞活性。可用于新药研发,新肿瘤标准物发现等领域。

项目已经获得“贝壳社”基金的天使投资。

 

首页    2016年    专访 | 2016“赢在苏州”海外创业大赛苏州总决赛冠军——施奇惠
2016-07-14
i创伴
2016“赢在苏州”海外创业大赛苏州总决赛落幕,浚惠生物首席科学顾问施奇惠的项目获得一等奖。